永定河坐落在北京郊区,传说其十年一决口,百年一改道,又被称为不定河。明万历皇帝就曾望着波涛汹涌的永定河感叹:观此水可知黄河矣!仅清代自1644至1911年的268年间,决口漫溢即达78次,平均每4年左右造灾一次。
如1801年,永定河石景山左堤漫决5处,计长90余丈,卢沟桥下南北两岸决口18处,总长达3200余丈,卢沟桥孔宣泄不及,洪水将桥栏石狮冲毁。北京城右安门外大桥被冲断,永定门、右安门外灾民多至两万余人,“人多避树上巢居”。《清宫晴雨录》载,当年七月份只有四个晴天,一个月内降雨600多毫米,“宫内水深数尺,屋宇倾圮者不可数计。”又如1890年,大雨淋漓,“彰义门(即广安门)南西门(即右安门)外一带,平地水深丈许,洪流淹浸之处,室庐十不存一。”(御史何福*奏折)而北京城内,“家家存水,墙倒屋塌,道路因以阻滞,小民无所栖止,肩挑贸易觅食维艰”。“大清门左右部院寺各衙门,亦毕浸灌水中”,“深则埋轮,浅亦及于马腹,岌岌可危”,“难以办公”。“并闻外城之永定、左安、右安各门,雨水灌注不能启闭,行旅断绝。一切食均不能进城。”(御史周天霖奏折)《天津县新志》载:“永定河盛涨,天津受群流贯注,城不没者三版”。类此历次洪灾记述,史不绝书。
到了民国时期,天灾发生之频繁,后果之严重比清朝有过之而无不及。1924年永定河发生了民国时期最大洪水。这一年7月以后华北地区阴雨连绵,连续出现三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,每次日降水量都在300毫米以上,最多达到600毫米。各河河水“水势激涨,泛溢横流”。其中永定河的形势最为严峻。连绵大雨致使永定河上游张家口洋河山洪暴发,水位大幅升高,埽坝纷纷蛰陷,堤岸不断出现险情。至13日水位涨至2丈4尺有余,距堤岸仅1尺多。“狂风暴雨,浪激如山”。最大洪峰流量达4920立方米每秒,为民国时期最大的一次。洪峰一度使水势骤然增涨,高出堤顶4尺有余。很快在南岸漫溢决口。起初漫口约250余丈,至15日坍塌、冲刷成三处,其中有两处宽约240余丈,一处宽约90余丈。决口没有得到及时控制,又继续发展为四处,据后来堵口时实测,其中一处约300 米,三处各约800 米。洪水由决口处南下奔小清河、大清河、西河而至天津,下游几乎断流。大清河本已发生洪水,永定河洪水的到来加剧了灾情。7 月20日大清河决口,水围新城县县城达两三个月。居民乘船出入,被淹死的人和牲畜无法统计。河北的涿县沿京汉铁路一线受灾最重,全县有四分之三都在水中,约有300多村庄被水淹没。赈灾人员带着粮食前往灾情最重地方散放,“至则一片汪洋,无处举炊,故不得已而返”。死亡人数很多,仅一处树上就有30具尸首,系“避水时升树,后以缺乏食物而致饥毙”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政府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花费了大力气治理永定河。不过几年光景,困扰北京人民千年已久的水患就得到了彻底的根治
.
.
.
永定河干了

Comments (1)

On 十月 30, 2006 , Unknown 说...

太棒了

 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